准提咒在线网
准提咒在线网
般若净土中道实相菩提论 观经四帖疏 印光大师论外道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往生论注大意
主页/ 歧路指归/ 文章正文

歧路指归九 结语

导读:凡是生到极乐世界去的,都不是肉骨凡胎,皆是从莲花里头生出来的。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念佛人,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就生出一朵莲花来。...

【问】平常都说极乐世界,有九品莲台。这是什么意思呢?

【答】凡是生到极乐世界去的,都不是肉骨凡胎,皆是从莲花里头生出来的。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念佛人,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就生出一朵莲花来。莲花下,又有各种的宝台,所以叫作莲台。念佛的人越多,池里的莲花也越多。念佛的人功夫越大,池里的莲花也格外茂盛(上面回向偈中的庄严佛净土,就是这个意思)。及至念佛的人快要死了,阿弥陀佛,持这朵莲花,与观音势至等菩萨大众,来接此人。此人的神识,托此莲花中。往生西方,等到莲花开了,就可以看见佛菩萨的金面,听见佛菩萨说法,渐渐明白佛的道理,慢慢的就和菩萨一样了。但是往生的人,平日念佛的功夫不同,行善的大小不同,所以莲花开的快慢也不同。按著莲花开放的快慢,分成九等,这就是平常说的九品莲台了。最好的,叫上品上生,一生到西方,莲花立刻就开,立刻可以见佛。这非得根机很大,功德很好的才能。最下等的,叫下品下生,要经过很多年代,莲花才开。我们念佛越多越好,就是为了往生的时候,品位高,见佛见得快。不过就是下品下生,也已了却生死,脱离轮回,早晚一定见佛,一定成佛。比生在天上人间,要好了不知几千万倍哩!

【问】像我们这些愚笨的凡夫,罪业深重,就是下品下生,恐怕也没有希望。仗著念佛的功德,再世还得为人。即使不能再得人身,在阴司里少受点罪也是好的,是不是呢?

【答】千万不要存有这个念头,存这种念头,就没有往生的希望了。要知道,佛是最慈悲的,他的法力是无边的。他曾说过,不管什么人,就是有极大罪恶的人,只要肯忏悔自己的罪过,肯诚心念佛,佛一定来接他。佛是不说瞎话的,像你这样怀疑,对于往生是很有妨碍的。

【问】向来念佛的很多,成功的很少,都是吃了这个亏吗?

【答】有许多人都吃了这个亏,但也不一样。有些人很随便,今日念明日不念,闲时念,忙时不念,好时念,病时不念,危急时念,无事时不念,这样念佛法,净念不相接续,是不中用的。再有一般人,念佛是装给别人看的,口里念佛,心里没有佛,这种念佛,和佛也不发生关系。有的人,以为活著的时候念佛,到阴司里可以当前用,这等人甘心作鬼,是无心想到西方去的。在有等人念佛是为的求儿女,求富贵,求长生,求神仙。这等人的志向是在求人天福报,极乐世界他也不愿意去,自然没有他的分,你想真为了生死而念佛的人,既然很少,往生西方的人怎会多呢?

【问】难道念佛专为死后打算,活著的时候,一点好处没有吗?

【答】不是那么说。念佛的人,当然在生前也有许多好处,不过不好用心去求罢了。因为生前的好处,就算求到了,也不过几年几十年的事。而生到极乐世界的好处,却是永永远远无穷无尽的。我们以念佛这样极大的功德,仅仅换了一点天上或人间的福报,那不等于拿著无价的珠宝,去换了一根糖棒来吃吗?

【问】这本书看完了,我想再看几本别的书籍,不知道什么书容易看?

【答】可以看劝世白话文,初机净业指南,阿弥陀经白话解释,饬终津梁,印光法师文钞等书。这些书流通的很广,可以请几本来看。如果再想多看,可以找真正研究佛学的人,请他指导你应该看些什么书。自己胡乱的看,恐怕看得不适合,可能会无益而有害。在这里还有一句应该嘱咐的话,就是我们没有才干,没有学问的人,最好少看书,多念佛。其实你能够把这本小书看懂了,记住了,照上面所说的确实去做,管保你一定往生。

【问】现在到处多有架乩扶鸾的,降坛的,非仙即佛,照著他们的教训学,不是更可靠些吗?

【答】我说自己胡乱看书,无益而有害,就是为著这个,各处的乩坛,多半是一些有灵气的鬼,假托著先佛的名字来降坛。他们的灵气大小不同,所以有的俗滥不堪,叫人看了要呕。有的能舞文弄墨,作诗作词。他们说的话,虽都是劝人为善,但和佛所说的道理却不一样。相信他们的话,至多不过得一点人天福报。至于要脱离轮回,超生极乐,应该彻底服从佛的教训,一切旁门外道和架乩扶鸾的书籍,都不能看。一般见识浅的人,往往分不清好坏,看见许善书上,都有佛菩萨的名字,便当作真正的佛学书籍看,那是很有害的,所以我说最好少看书,多念佛。

【问】那么您说的这些话,就可靠吗?

【答】可靠。因为这不是我凭空造出来的,都是古往今来,对于佛学很有研究的人说过的。不过那些书很多很深,普通人看不懂,我把其中要紧的意思,变成通俗的言语来说,使得无论是谁,都能够明白罢了。

【问】从古到今那些名人的话,就一定没有错吗?

【答】他们说的话也不是他们自己的意思,都是佛经上有的。经是释迦牟尼佛亲口说的,难道讲了半天,你还不信佛的话吗?

【问】我那能不信,佛教诚然可推崇,不过您对其他教门这么不客气的批评,您难道不相信其他教门的人,也来反对您的话吗?

【答】不怕,因为刚才已经说过,这些话不是我自己的意思,都是直接间接从佛经得来的。他们要反对佛,自然有佛来承当,与我何干。

【问】您的话句句都好,不过性很不好,今天谈的话又太多,我觉得有点模糊了。请您再取简单了当的重说逼遍,不知您还耐烦吗?

【答】可以,我且分成几条来说:

一、 要知人的神识不灭,因果报应是真时的。要脱离六道轮回,必须学佛。

二、 信仰不好的教门害处很大。佛教的教理最高深,宗旨最纯正,历史最久远,信徒最众多,所以我们应该信佛教。

三、 佛教的法,法门很多,大概多很难学。最方便最容易的,莫如净土宗所以我们学佛,应该学净土宗。

四、 修净土的人该信这个世界真苦,极乐世界是真乐,阿弥陀佛是大慈大悲的。只要我们一心念佛,临终佛自然来接引,一定不会错。

五、 修净土的人,必须愿意脱离这个世界,必须愿意往生极乐世界,也必须一切众生,同生极乐世界。

六、 修净土的人,应当时常诚心念佛。佛号不离口,念珠不离手,最好能念到一心不乱,就的确可靠了,但不容易达到一心不乱,尤其以信愿最为重要。

七、 念佛的人,应该尊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并照著自己的力量,随时随地多行善事。

八、 学佛的人,应该把念佛行善等一切功德,完全回向净土。不可但求消灾免难,或求天上人间的一切好处。

九、 学佛的人,应该随时随地劝人念佛,自己的眷属亲戚朋友更为要紧。以便临终的时候,好得到他们的帮助。

十、 学佛的人,不可相信外道的书籍。遇有佛学上不明白的地方,应该请真正研究过佛学的人指导,不可听信旁门外道的瞎说。

以上十条,你只要能记住,信得真,往生西方是稳稳当当。我可以预先为你祝贺祝贺了。

【问】现在我对于佛教,已经丝毫没有疑问,决定如法实行了。将来我得以脱离苦海,决定往生极乐,全是沾了您的光,我将怎样报答您呢?

【答】我不敢受你的报答,我把学佛的好处和方法,老老实实告诉人,是学佛的本分。但愿你著照著我的话多多念佛。同时多劝别人念佛,这样你的莲品可以增高。更希望你生到西方,见佛闻法证的无生法忍以后,早日回到这个世界上来,把一切在苦恼中的众生,完全度脱,那我就很感恩了。

其人已经彻底无疑,欲仗佛力加被,以期了无障碍,同于佛前礼拜回向云:

一、 回向真如时际,心心契合。

二、 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

三、 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

又说偈曰: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将以此胜功德,回向法界诸有情,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附 成复初痛改前愆发露忏悔文

弟子成复初,陇右顽夫,成纪蠢子。总角受读,道本未知。唯喜宗儒,先入朱注。以明道缵孔孟之统,紫阳集诸儒之成,步步趋趋,无行不服,硁硁兢兢,无言弗从。见其直诋异端,力辟释道,从此依傍口吻,常食唾余。自以为排左道而卫圣学,孰知其遮目睛而詈日昏也。闲有诤友,投以芥针,辩若悬河,证以今古。但以我执甚坚,反增臆见。常谓后世圣人,岂能诬乎二氏。历代师范,决不诖乎片辞。倘其教略有可取,则诸公当为颂扬。今责徒必逮其师,故击鼠常破其器。矧宋元真儒之多谤,明清学士之横诃。是故倚愈重而信愈坚,胆益大而词益厉。加以门户极严,不许窥柱下天竺之书。砚友力助,甚至斥阴阳鬼神之说。由是运五洲之钢铁,铸成大错。涅元神之脑筋,迷尽夙慧。斯时也,谤书充乎箧笥,口业愈乎泰狱。罪将溢乎黑籍,病已入乎膏肓。千苦备经,百方莫愈。或叹其理学被谴,天道无知。不得已闭阁自思,口过犹昧。管子有言,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将通之。一朝憬悟,忽觉获疚之因。于是仰天椎心,悔不欲生。吞刀刮腹,恨不立净。甫知群儒谤道,无非是己非人之情。三教同源,举行觉世牖民之道。从此尊崇佛老,不敢讪黩,以孔孟为依归,不以程朱是则效也。但宿业之重,如鳌戴山。消愆之迟,若剑磨砺。遂复持长斋而惩酒,衣道服而旋髽,唯归命乎至真,又遑恤乎非笑。斧镌板,剜眉批,爇稿文,谢朋友。时时修性,冀见原于佛仙。夜夜焚香,转乞怜于上帝。盖抱痀而自怨自艾者,于兹二十有五载矣。念白驹之过隙,不时垂泪。悲憨兽之罹阱,何日归林。总期诋訾焚毁,嘲谑涂扯者,无业不洧。顶礼赞叹,信受奉持者,无法不学。然而恫瘝仍切,罪障未除,岂少至诚,未足感格。夫一镫能屏千年之暗,星火能烧万重之山。慝虽比于五逆,忏已越乎十年。血呕竭于心中,颡叩肿于莲下。天意尚不可测,愚顽当复何为。或者隐恶未暴,种识潜藏。用是彻底供呈,发露忏悔。皇天后土,仰祈共知。诸佛菩萨,冀垂加被。放光照我,俾我罪障灭而心目光明。运悲摄我,俾我净业熟而莲品超胜。愿以此发露忏悔功德。令现在同人,已受毒者,同改曲心,未受毒者,各行其道。共禀大通无我之圣训,咸遵一视同仁之嘉谟。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有情,同圆种智。恭干

常住三宝,证明摄受。

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季冬弟子成复初百拜顶礼

跋曰,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人若知因果,自可格除人欲,遵循天理。以复其本具之良知,则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事,皆由此而扩充发现矣。佛法者,世出世间诸法之根本也。自后汉入中国,千八百余年,由圣君贤相,通人达士之护持提倡,得以遍布中外。其间虽有三二暴君拘士,辟驳毁除,然皆仰面唾天,适足自污。宋之程朱,阅佛大乘经典,亲近禅宗知识,以期窃取其义以自雄。由未遍阅诸经,遍参各宗知识,遂窃取佛经全事即理,及宗门法法头头会归自心之义,以释儒经,竟成执理废事之邪见。如曰,天即理也,岂真有冕旒而王者哉。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人死之后,形既朽灭,神亦飘散,纵有判斫舂磨,将何所施。又气已散矣,令谁受生。初由执理废事,继成断灭顽空。于是大张己见,深辟佛法。谓佛所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乃为骗愚夫妇奉教之根据,实无其事。此后凡属理学,皆偷看佛经,皆力辟佛法,不究道之根本,唯以斗庭固执。从此治心治身治国治世之法,但存皮毛,了无根本。欧化一至,靡然风从,竟成废经废伦,杀父杀母,实行兽化之现象,为自有生民以来之大乱。究其根原,皆由辟因果轮回之学说以酿成之。自程朱以后,学者凡天姿聪明,无不受此遗毒。举皆自命卫道,而不知其畔道也大矣。致大多数人,毕世无由闻道。亦有始陷覆辙,后痛改悔,自愍愍他,自伤伤他,欲以己之迷执,作一切人之殷鉴,如甘肃秦安成复初者,又复何限。按其子净念书云,家严自十六七岁,即受程朱遗毒,以辟佛老为己任。惜所居偏僻,佛经殊难一见,又无弘法高僧,超格达士可亲近。遂以程朱所说,为千古不易之定论。从兹辄依其说以辟佛老,实绝不知佛老之所以。由其妄辟佛老,并将素所崇奉儒教真正宗旨,亦复迷昧。幸宿植善根,天鉴愚诚,俾其病困多年,以期自反。初则犹谓天道无知,继则大悟己见悖谬。从兹痛改前非,力修净行。效了凡之立命,法净意之革心。虽得心地光明,仍旧目睛昏翳。方知不暴己过,终难消业,倘陈宿愆,尚堪利人。因兹作忏悔文,印送同人,以自己之迷悟,作来哲之法戒。祈光题跋,冀广流通。因略表受病之原委,期有心世道人心者,同挽颓风,同敦儒行。同修净业,同沐佛恩。同格人欲之幻物,同致本具之良知。庶可明明德以止至善,持佛号以生西方。罔念作狂,克念作圣,以身作则,普度群迷者,其在斯乎。

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元月立春日释印光撰

净语一净语序

夏莲居居士著

己亥岁,在重庆,侍先舅父南昌梅公讲席,每谈及当代佛教学者,必首推夏莲居先生。念祖素谂舅父不轻许可,因乘间请道其详。梅公曰此未易言,可少语汝。吾与莲公师兄,同受戒于安庆地藏庵慧明老法师。莲公所会集之汉、吴、魏、唐、宋、五种原译无量寿经,慧老认为古今第一善本,曾共同持经在佛前摄影留为印证纪念。四明观宗寺谛闲老法师,于莲公佛学亦为重视,燕京拈花寺省元禅师,为临济正宗嫡传,与莲公尤为至契。省老最后遗偈,有单提一念人难信,直至离念始不疑。欲知离念真境界,唯尚一念乃发机。即亲笔书与莲公者,莲公答以四诗,其中有抛向虚空谁印可,拈花笑倒老禅师之句。此诗到后,省老当即示灭,远近竞传,叹为希有,曾载净语集中,慧老谛老省老三大德,对于莲公相重若此,则其学行见地概可知矣。又数年抗战告捷,调职返都,晤岳父龙友萧老先生,始知于莲公为辛亥袍侣,草函为介,因闻莲公门风甚峻,欲谒而止者凡数月,及得叩见,倍荷奖诲,乃益感先舅梅公相知相信之深,而数十年来南梅北夏并称者,非偶然也。念祖幼承母训,及舅氏讲论,知向佛乘,幸受诺那贡噶两上师传承之密法,然于儒佛显密禅净各宗,稍窥要旨者,实由我师莲公多方策发启诲,有以育成之。此念祖所永服膺铭勒,莫敢少渝者也。净语者为我师净课之余,随机偶成,上卷系令嗣东庵运生两兄录存者,已于廿五年前印行海内外,其下卷则由长白黄一如居士辑录而成,既共合为一编,问序于念祖。自愧弗文未足,仰赞高深,谨就夙所闻于舅氏梅父,及显密禅教诸大德,推重事实,略述如上。古来净土之诗,当以永明、中峰、楚石、诸大师之作为绝唱。莲池、蕅益、省庵、彻悟、诸师继之。自此而下,渐成通套,几乎千篇一律。吾师莲父所作,皆其自道甘苦,直书所见,无一语相袭,无一篇雷同,虽名为修净之作,实则与禅教显密均能融会贯通,深入显出,能令读者当下心领神会。近代作者未见其匹,此皆有目共睹,非念祖一人阿好之私言,可以质诸十方而无疑也。吾师生平,无时不在学中,故其著作宏富,纯从亲身体验而来,立言精当,语无泛施。在文艺方面,除因避乱散失者外,尚存有渠园外篇十数种,关于佛学最重要,则有会集之[无量寿经],及秦唐两译‘阿弥陀经’,‘净修捷要’,‘会译引证记’,‘宝王三昧’,‘长寿忏法’,及‘观音宝典’三种合参。至其会集大经之缘起,均详载于先舅父梅公所作之序文中。我师自海外归来,严戒收录弟子,念祖幸由梅萧两公困缘,忝列门墙,备闻经论,尝语念祖曰,真佛徒必能勤俭爱国,佛徒必能严守戒律,佛徒必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凡与以上数则相反者,皆系邪见谬种,波旬眷属,非本师迦文教下人也。于此可见吾师于世法佛法理解行证为何如矣。师之志行已见于黄一如居士节录,王一叶所撰渠园诗序残稿中,不再赘述。尚有须待补充者吾师每云,佛法中惟净上宗可以三根普被,因其于一切时一切处,皆能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此与康藏大呼图克图即身成就之诺那祖师所云,密宗红教,乃顿中之顿,亦如中国净土宗,所谓一句弥陀摄万法之意相同。白教大德贡嘎呼图克图,一见莲师即曾亲告念祖曰,堪任无上密宗之金刚阿阇黎,仅见此一人耳,又云,禅宗达摩祖师口诀,精要了当,直指人心,即大密宗之口诀,可见禅密净土相即不二,皆圆满究竟总持陀罗尼微妙章句。念祖以为读净语,倘用此等眼光观之,方不负吾师之深心,与诸大德开示之要路耳。

弟子江陵黄念祖谨序

净语二净语上卷

题指月录(二首)

其一

初祖来东土 教外传佛意 笑杀宝志公 活埋梁武帝

一苇可渡江 九年但面壁 怪哉此头陀 真不立文字

既已绝言说 胡为复招忌 屡毒不肯死 忍痛缘何事

后来见神光 面目翻然异 无法与安心 开口又说偈

\

更予四卷经 秘密为授记 前后若两人 直似小儿戏

我欲一问之 只履竟西去 从此起葛藤 纠缠永难息

其二

我闻卢行者 混迹在黄梅 倩人书一偈 四众称快哉

攫取衣钵去 惠明追不回 十载猎人队 谬被龙天推

失口说风幡 晴空起霹雷 身似菩提树 高坐明镜台

劝人勤拂拭 到处惹尘埃 硬道无一物 空拳诳啼孩

明明神秀语 重新说转来 化为曹溪水 滔滔遍九垓

留下闷葫芦 辗转费疑猜 何处问大通 此意空徘徊

再题指月录答艮斋

昔年读此书 拊掌连称妙 今日重翻来 掩卷成一笑

葛藤千七百 岐途二十年 怕作纯功夫 专学口头禅

说来句句空 行时步步有 掩耳盗铃汉 虚空笑破口

我佛正法眼 传灯赖诸祖 徒说盘中甘 那知耕作苦

既而礼天台 又思习密宗 脚踏十字路 帆祝两面风

词章与金石 性理兼事功 弃置虽已久 触著犹憧憧

往来宗教间 入海欲算沙 针针未见血 步步不到家

眼翳而腹空 说食岂能饱 摸象更扪烛 无事常扰扰

妄念纷纷来 驰求难自己 昨是今又非 颠倒情见里

顺迷逆复退 贪去嗔又起 尚未忘得失 何况绝忧喜

粗境犹迷向 细微可知矣 一病经三载 客气渐渐消

妄想随之减 犹如退水潮 静中细检点 所学无一可

亲故凋零尽 看看轮到我 揽镜一长嘘 不见旧时颜

仅余皮遮骨 已无胆包天 如斯而已乎 不禁彻骨寒

佛师父母恩 未报殊难安 业海猛回头 连呼错不止

此等闲伎俩 何能敌生死 昏夜观明星 南无无量寿

险哉此一转 否则佛难救 从此发惭愧 更作钝功夫

笑自由他笑 愚但安我愚 日暮途尚遥 何堪弄蹉跎

一门深入去 誓欲出娑婆 生老病死苦 恩怨痴嗔贪

完全打迭起 并入一句参 放下旧活计 闭门学斋公

佛外百不知 诸君恕痴聋 持名兼持戒 信愿为资粮

缺戒成魔侣 无愿坠荒唐 一卷六字经 转破千年暗

眼明志愈刚 天变道不变 人云我念佛 我说是佛念

教内有真传 诸佛齐称赞 撕破旧布衫 扫尽柏树子

踢倒少室山 掀翻曹溪水 唤回卢行者 牵转老达摩

与他同合掌 共念阿弥陀

幻余吟(十一首)

廿年忧患三年病 客气半随妄想消 垂老幸知归宿处 一声佛号海全潮

文章两汉诗三唐 性理程朱到陆王 教下宗门忙不了 之乎者也误时光

闭门礼诵学斋公 苦乐忙闲一句中 惹得虚空开口笑 老莲非复旧阿蒙

古有真修百不管 我今愿学百不知 清磬数声香一炷 华池宝树影迟迟

自呼自醒还自知 念佛见佛成佛时 三际一心无先后 马鸣龙树是吾师

闻薰闻修经有训 心作心是我无疑 听佛轩中铭座语 拈香先礼雁门师

客来不必问如何 静对焚香念弥陀 一句弥陀非是少 遍穷三藏未云多

戒定慧学三无漏 信愿行三是资粮 我有神通三妙用 持名顶礼更焚香

甫晨已午又斜阳 谁向时光惜命光 人自谈心我念佛 任他掩口笑颓唐

说与旁人浑不解 只有消归自己休 三载闭门无一字 今朝约略述来由

虚空非大心王大 金石岂坚愿力坚 不断葛藤千七百 那知教内有真传

自课(六首)

念佛缘何尚未熟 思量卜度误功夫 扫净狐疑老实念 更莫模糊掐数珠

唇皮虽动意纷纭 己尚不闻佛岂闻 真念始能得真感 自欺只可引魔军

念来字句用心听 自唤自醒还自应 妄想千般都莫管 声声佛号要分明

广明教理疑方去 死尽偷心念自真 圆显本空澄众染 当前一句见三身

佛在我心中念我 我在佛光中念佛 佛念念心心念佛 若待融通是两物

依正庄严是妙有 一心称念是真空 即境即心成绝待 稍存能所非圆融

答人问话且自勘也(十八首)

人生多病未堪羞 有病不知最足忧 久历歧途识甘苦 荆榛丛里我回头

认沤弃海昔年事 鼻孔撩天未识羞 我比迷人加一倍 者番举著汗先流

入海算沙闲活计 寻枝摘叶旧通家 面皮脂粉重重洗 始倩麻姑痒处抓

略洗铅华已可憎 庐山真面更无情 有情不是春风面 野渡无人舟自横

未脱衣裳难洗澡 刚披柳絮怕迎风 从来富户不夸富 越是穷人偏讲穷

但尽凡情无圣解 须知圣解即凡情 扫除见网谈何易 才说扫除见已生

临机岂得避刀枪 不是儿童戏一场 赤手空拳容易会 牵前补后事难商

棒头死去方能活 诈死佯活总不堪 金岂畏炉泥怕水 雷生数语是司南

投针见血方知痛 持棒掠空事岂干 磨出秦时旧镜子 借人照己胆先寒

宗门最忌谈境界 教下止许论功夫 除卸行持无见地 半瓢不是整葫芦

举来便会何曾会 看去似知实未知 我把棒槌作针用 终须钻透这层皮

不贪玄妙不求奇 莫讨便宜莫自欺 识得平常见玄妙 真能老实是便宜

双眼若明行自稳 三心未发信非深 庭前薝卜香如许 墙外余芳未暇寻

脚根无线似飘蓬 才出迷途又失踪 欲得八风吹不动 须从一句定纲宗

旧雨高才忆两人 谈玄嘲净自成音 归途一步迷来路 望断悬崖没处寻

一句合头千劫债 片言错答野狐身 妄谭般若尤堪惧 抱病掩关懒见人

薝卜林中幻化身 拈来寸草作金针 阿谁智讫情枯后 方信莲居不负人

行人各自有因缘 把手强牵总枉然 满地蓬蒿付灰烬 始堪耕种作良田

儿忆母(三首)

慈亲德慧世间稀 端坐西归原不违 罪苦痴儿逃逝去 飘零十载尚无依

天涯踏遍渐知非 佛外别无向上机 欲报亲恩惟念佛 几回西望泪沾衣

兄北弟东妹京华 那堪老病各天涯 梦回空有思亲泪 未到西方不是家

劝戒(三首)

持来净器方盛乳 失去戒珠易入魔 身口未严礼忏废 波旬鼓掌笑呵呵

纵未全持先戒杀 戒杀尚难说甚么 此心已与佛相背 安得慈尊愿力加

果报相寻事可哀 谁从因地识轮回 漫天劫火炎炎里 都自杀生一念来

不觉

不觉沉沦苦 难期道味亲 梦长怜故旧 病久惜精神

有福方持戒 无缘枉劝人 圣狂分一念 未可委前因

常谈

小智不如愚 浅人每自喜 驰求难挽回 颠倒扶不起

平实与商量 嗤为常谈耳 道在平常中 惜君未晓此

良师

病是良师友 销融妄渐休 身曾经九死 志愈藐千伙

一室唯供佛 三年不下楼 半生惭悔处 弃海认浮沤

书感

卞和抱璞空余洎 豫让吞声尚有身 婴臼肝肠贲育胆 雪中断臂尔何人

卖浆者

路傍关去杂货店 门内担来豆腐挑 杂货般般别处贩 豆浆滴滴自家熬

寄雷生

感君毒棒连三月 警我迷顽廿九年 今日相酬唯一语 须知净土外无禅

客笑

老病掩关意渐闲 客来翻笑性情偏 手中一串菩提子 拈起依然个个圆

戒嗔

须燎执烛浑无事 羹污朝衣翻慰人 喜怒由心岂在境 如何学道苦生嗔

莲味

市果盘蔬久厌餐 隔墙桃李本无缘 前年种得白莲子 今日尝来味更鲜

大病中口占二偈辞世(二首)

生已无可恋 死亦奚足厌 本来无生死 生死由心现

了知诸法空 始信一切有 西方有极乐 有佛无量寿

问东答西(九首)

莫道心情太寂寥 情怀自愧未全消 莲居佛法无多子 仅识西方路一条

非我念佛佛念我 东方未识故疑西 一方正后方方正 初步迷时步步迷

净不须禅禅须净 未能知有岂知空 西方依正庄严地 不是幡兮不是风

不是风兮不是幡 思量拟议隔重关 何劳更举无生话 一句弥陀万境闲

劝人学佛犹容易 令识西方事大难 为底梅花香未放 因无彻骨一番寒

有人问我西来意 合掌向西念慈尊 我只归元无二路 任他方便有多门

共说修行须径路 径中捷径唯西方 曹溪剩语人人晓 放下坛经细酌量

若非诸佛勤护念 至今仍不识西方 闻道已迟敢自弃 惜哉载卅好时光

普被三根济三有 圆超圆摄无量门 谁能自念劝人念 是即名为报佛恩

某君喜谈禅,见辄滔滔。予唯默对,怪而告诘,赋此报之。(两首)

笑指湖心月一丸 澄怀似此许谈禅 眼前便是三生石 火内谁开五色莲

天女维摩宜并解 南能北秀未容偏 纵然吸尽曹溪水 也应空山坐十年

路滑莫轻上石头 布衫一领出青州 阿谁问衣无生话 且坐吃茶歇去休

扫却庭前柏树子 牧来露地水牯牛 铁围山下黑风急 试看桥流是水流

题天青蕉白荷盘研

荷盘研露写新诗 甘作诗人亦是痴 洗净世间文字习 写经画佛傍莲池

梅月古研

铁干冰心玉一枝 移来栽向砚头池 寒香彻骨月华满 正是莲居晚课时

无闷(两首)

狂心果歇方无闷 世不能知道始尊 九死余生契此语 纷纭幻迹更何论

两字渠园亦幻余 园非是我我非渠 浮生有境终归幻 除却莲邦未可居

今昔(两首)

风云湖海昔犹龙 经卷蒲团此秃翁 傀儡登场两出戏 个中谁是主人公

人嘲龙性随云去 我幸秃翁是少年 白业堂前新活计 华池学种未开莲

题净土诗钞

爱读五家净土诗 中峰楚石到莲池 灵峰西去省庵寂 百偈彻公亦总持

秃毫

半管秃毫吾不贫 课余偕尔乐残春 写来都是家常话 留赠他年同样人

听佛轩课余宴坐(两首)

踏破疑城信愿专 个中甘苦未须传 几回欲逸脱缰马 一线孤牵上水船

病久确知念佛好 魔多反使道心坚 迷云障雾重重过 瞥见澄潭月影圆

坐阅空花又一年 唯期寡过厌谈玄 每将妄习从心洗 渐觉佛声逐念圆

动静相依清净戒 根尘齐摄宝王禅 乐邦苦海历然在 何去何从莫问天

今人粗窥唯识,便拨净宗是非余,斗诤坚固,目睹现状,慨然而已。

法门无量本圆通 那得分张矜异同 几讦名言添教海 一声佛号满虚空

西方要诀经疏在 东土嫡传性相融 唯识何尝轻净土 慈恩莫忘旧宗风

经行

少壮俄顷老病侵 几人未老惜分阴 乐邦路稳牵谁走 世道歧多听自寻

幸有一长唯念佛 了无可说且观心 空堂叉手经行久 忘却秋宵月满林

家人晚课(六首)

闹市声中念佛堂 一家净课晚琅琅 谭玄不学庞居士 自有莲风四面香

般若菩提共一行 童婴半解礼空王 大孙七岁娴梵呗 也唱阿弥相好光

赞□引开六字经 莲居记数最分明 轮珠百八徐徐转 坐看儿孙绕佛行

圣解凡情不用消 洪名才举海吞潮 自他三世何曾隔 万亿途程未是遥

鱼磬声声净客尘 听时更比念时真 阿翁半世为奴仆 幸得弥陀作主人

宗门回首袁宏道 儒教翻身彭二林 欲问风光在何许 虚空一片海潮音

幻余室幻语,运儿节录第五卷,举似省元禅师。颇蒙印可,题二偈,赋此报谢(五首)

工迥更耕冈光江 南无西方是故乡 欲叩宗门问境界 翻嫌境界是文章

歧途历遍足生茧 苦海回头鬓已丝 薄有善根堪自信 乐邦路稳渐能知

离念未能方念佛 是心是佛久无疑 全身已在含元殿 更把长安问向谁

纵能离念还须念 不念弥陀念阿谁 众生无尽愿无尽 念佛何尝有已时

半生踏著一条路 梦话写成几句诗 抛向虚空谁印可 拈花笑倒老禅师

奈尔何(二首)

不念弥陀念六趣 非归净土归娑婆 两条道路分明甚 背佛趋魔奈尔何

此事本来也太奇 顿教一念越三祇 佛云难信诚难信 万亿人中一二知

答任城靳艮斋居士(三十一首)

放下昔年旧葛藤 钝根久不慕传灯 尚余一句弥陀在 万法皆空愧未能

唯堪念佛兼持戒 根器如斯敢自欺 此是莲居立脚处 和盘托出报君知

尘根虽小法非小 直向西方路岂偏 六字真经含万象 何来大小与偏圆

公嫌念佛执心重 我恨执持尚未坚 千万句能如一句 那时重与论偏圆

传戒法师老慧明 教吴念佛意难倾 不施棒喝但无语 颇怪此翁太世情

无言即是三顿棒 觌面失机敢怨人 当日云何不知痛 只因习气遍全身

多生习气油中面 一句弥陀暗室灯 照破无明从此始 宗风敬谢岭南能

曾修止观礼天台 枯坐经年解未开 那知三观三摩地 都自一心一句来

观即是能境是所 能所炽然妄岂除 举体在缠遑说断 从头更作钝功夫

地水火风悉是假 生老病死又成空 中道毕竟在何处 一句弥陀空假中

复遇禅师号省元 坚云念佛胜参禅 驰求我更寻方便 念久原来在佛边

真言宗遇白尊者 灌顶曾传六字明 显密圆通佛一句 千潭月朗水同清

摄禅归净从来有 离佛谈心未始闻 百千经论分明在 早已从头说与君

君观真如论三昧 我甘老实依莲池 有愁莫向无愁说 除却阿弥总不知

念念洪名大圆镜 声声佛号水清珠 无量寿光体相用 更于何处见真如

千圣齐临遮不住 万牛共挽岂回头 虚空纵令有时尽 我此持名永未休

直趋无上菩提路 破釜沉舟自主张 我有愿王作法铠 饶他棒折愈生光

宗乘教海两汪洋 那有功夫论短长 八教五宗吞一口 持名而外更何商

能知怯弱胜轻狂 愿切行专铁变钢 莫负净宗真法乳 梁唐两译细参详

君已见性称断缚 我犹学地作功夫 境界相悬难凑泊 何堪依样画葫芦

三量齐彰说非量 绳本全麻认作蛇 不是葫芦不肯画 画成早已变冬瓜

敢把冬瓜印自己 未闻佛法作人情 欲将不肯酬高谊 冲口弥陀又一声

都摄六根学势至 返闻自性奉观音 此真我佛异方便 向上一机莫漫寻

能念心外别无佛 所念佛外岂有心 直指单传无过此 莫将落叶作黄金

是心平等无高下 径路修行有易难 蚁子上山帆顺水 如何并作一般看

斯世无如我敬公 相期自不与时同 年来颇抱杞人虑 第一严防豁达空

公垂耳顺我知非 驹隙晨光恨熹微 欲仿匡山邀伴侣 可怜眼底故人稀

此事岂容再蹉跎 快哉一语抵长歌 若要不坠蹉跎路 只有弥陀念得多

浊世相期与相爱 明公而外更何人 佛恩难报各珍重 誓向今生度此身

若人专念弥陀佛 是名无上深妙禅 真传教内分明在 教外何须慕别传

敢诩金刚不退心 难将片语昧前因 这重公案谁拈却 问取莲花国里人

卜居示儿(四首)

槐西老屋气清疏 十载播迁暂此居 净扫厅轩先供佛 旁开畦圃为栽蔬

渐无广厦庇寒畯 颇愿佳儿读父书 福地须从心地卜 祥光每集德人庐

阿翁笑比石头顽 耻效儿童说苦酸 五十家居三四载 半生哀乐万千端

但闻王谢沦佣保 几见庭柯集凤鸾 客邸幸能蔽风雨 不堪南望水天寒

懒从秦烬问渠园 海市干城久等观 究竟坚牢唯佛土 往时迁执误儒冠

老怀渐觉灾凉少 汝辈勿忘世路艰 陋巷可居人莫陋 眼中宫阙几兴残

了缘未易且随缘 借境观心境自宽 过眼暂时分好丑 到头半点不相干

蒲团坐破乾坤小 佛号持纯妄念单 刹那诗魔妨净课 应知结习断除难

赠某居士(十六首)

如何习净又吟哦 从古诗人妄想多 珍重余光多念佛 更莫平地起风波

若问如何出爱河 只有弥陀念得多 念熟方能登乐土 倘生不免堕娑婆

误人第一是多疑 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 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 咬定牙关念阿弥 念得疑情连蒂断 到此方知我是谁

泥牛入海随波散 在冶良金色更光 道力须从境上炼 不是闲话说一场

宇宙生死大疑团 其余枝叶总无干 若从枝叶疑将去 欲破疑根事恐难

心地常飞六月雪 火内方开五色莲 子细思量无别术 单提一念要勤专

舍身不难舍念难 此是学人第一关 欲乘宝筏渡苦海 切莫寻常被眼瞒

念佛不难断疑难 疑根便是铁围山 此关不破终成误 甘露每同毒药看

道人须学石头顽 那有功夫说苦酸 炼得此心顽似铁 风吹雨打不相干

全身是梦何须说 执梦为真更笑人 般般过去都成梦 只有当前一句真

疑心净尽见真心 凡圣良田一念分 全在功夫绵密处 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 思量卜度转成痴 扫除自己闲枝叶 除却阿弥百不知

病根深处无须讳 肯念弥陀已得医 万行庄严勤警惕 念头才起愿王知

生处熟时熟自生 熟来一念也相应 但肯勤添灶下火 何须过虑釜中冰

无心始可登觉路 有口只宜念弥陀 佛号万千犹患少 世缘半句已嫌多

飞月莲观

一字含千埋 圆明万象赅 息风通觉路 心水润华台

皓月孤悬处 红莲八叶开 果能观自在 即得见如来

阿字观

一念相应际 光明显自心 顿严身口意 泯绝去来今

字是无生曲 声传劫外音 法门元不二 总摄佛莲金

念佛声

檐际椿杉次第青 今春首度到阶庭 邻家笑语遥相顾 常听此翁念佛声

学法(二首)

佛法贵精不贵多 洪涛万里一帆过 竹头木屑空飘泊 不解成舟难渡河

佛法贵精不贵多 也应多里广搜罗 剥蕉酿蜜丝抽茧 杵欲成针须耐磨

神珠

我有神珠旷代珍 光明四彻照迷津 儿童不识珠无价 只好随缘举似人

会校无量寿经粗竣敬题二偈(二首)

传译独多来最先 五年读校亦前缘 慈尊加被成斯本 遍放神光照大千

此是净宗第一经 详赅圆顿括三乘 若非夙植福兼慧 虽欲暂闻亦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