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六行相

"

十六行相指观四谛之境时所产生的十六种行相,又称十六行、十六行观、十六行相观、十六圣行、十六谛、四谛十六行相。

十六行相——部派佛教的修证理论

十六行相——部派佛教的修证理论

十六行相是什么意思

佛学中的知识很多,十六行相就是其中之一。其实有的师兄在修佛学时也会去了解十六行相的意思,但也有些师兄对这方面并不了解,所以对十六行相的意思也不清楚。因为不清楚它的意思,所以就想知道十六行相是什么意思?关于这个问题,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回答吧!

十六行相是什么意思

部派佛教的修证理论。指观四谛之境时所产生的十六种行相。又称十六行、十六行观、十六行相观、十六圣行、十六谛、四谛十六行相。谓行者在观四谛时,内心于四谛各具四种行相以解了之。

(1)苦谛四相︰非常(anitya),观一切法为因缘所生,念念有生灭,无恒存性,故非常。苦(duh!kha),有逼迫性故苦。空(s/u^nya),假存在故空。非我(an-atmam),无唯一之本体,即无实体性故非我。

(2)集谛四相︰因(hetu),观一切惑业为生苦果之因故。业(samudaya),招集苦果而令现故。生(prabhava),使苦果相续不绝故。缘(pratyaya),为苦果之助缘故。

(3)灭谛四相︰灭(nirodha),观灭谛为尽五蕴系缚之真理故。静(s/a^nta),无烦恼之扰乱故。妙(pran!I^ta),超越三众而无一切过患故。离(nih!saran!a),脱离诸厄难故。

(4)道谛四相︰道(ma^rga),观道谛为入灭之道故。如(nya^ya),契于正理故。行(pratipad),行趣涅盘故。出(nair-ya^n!ika),永超生死故。

十六行相是什么意思

依《俱舍论》卷二十六所载,对这十六行相的意义,古人曾有各种不同角度的解说。其文云(大正29·137a)︰

‘非究竟故非常,如荷重担故苦,内离士夫故空,不自在故非我。牵引义故因,出现义故集,滋产义故生,为依义故缘。不续相续断故灭,离三有为相故静,胜义善故妙,极安稳故离。治邪道故道,治不如故如,趣入涅盘宫故行,弃舍一切有故出。’

十六行相是什么意思

上述就是十六行相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师兄可以去看看。关于十六行相的内容,师兄需用心进行,这样才能有收获,才能知道其中的含义。

...查看更多
十六行相指的是什么

修行佛法时间长的师兄对十六行相都有一定了解,其实十六行相是一个修证理论,它所表达的内容是有深意的,也是有一定智慧的,师兄在了解十六行相时,一定要了解这方面的内容,这样才能有收获。此外,师兄也要对十六行相指的是什么有一个了解,这样对它会有更多认识。那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吧!

十六行相指的是什么

无常:待众缘故(观因缘成,故生灭无常。

苦:逼迫性故(观此身是苦)

空:违我所见故(观因缘所生故空。)

无我:违我见故(观因缘假成,故无我体。)

因:如种理故(观苦果之因。)

集:等观理故(观招集苦果。)

生:相续理故(观苦果生,相继存在。)

缘:成办理故(观诸缘成就苦果。)

十六行相指的是什么

灭:诸蕴尽故(观诸漏已尽,生死断灭。)

静:三毒息故(观三毒皆无,此心不乱,有明照作用,故静。)

妙:无众患故(观出离三界,无诸忧患,故妙。)

离:脱众灾故(观一切灾害,皆已远离。)

道:通行义故(观八正道,可至涅盘。)

如:契正理故(道契正理,故如。)

行:正趣向涅槃故(由此万行,以趣涅盘。)

出:能永出生死故(由此圣道,以出生死。)

十六行相指的是什么

以上就是十六行相指的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时,要用心去领悟,这样会有不可思议的收获。

...查看更多
何谓四谛十六行相

四谛十六行相是佛学中的术语,它所包含的内容很深,而且它包含的内容是有两方面的,所以师兄在了解时一定要认真,这样对四谛十六行相才能有更多的认识。只是何谓四谛十六行相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何谓四谛十六行相

佛学术语,名数,观四谛一谛各有四种之行相,合为十六行相。见十六行相条。 四谛又云四圣谛,四真谛。圣者所见之真理也。梵语Catv&amacron;ri-&Amacron;ryasaty&amacron;ni,巴利语Catt&amacron;ri-Ariyasacc&amacron;ni。 一苦谛Du&hdotblw;kha-&amacron;ryasatya,三界六趣之苦报也。是为迷之果。

二集谛Samudya-&amacron;ryasatya,贪嗔等烦恼,及善恶之诸业也。此二者能集起三界六趣之苦报,故名集谛。

三灭谛Nirodha-&amacron;ryasatya,涅槃也。涅槃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真空寂灭,故名灭。是为悟之果。

四道谛M&amacron;rga-&amacron;ryasatya,八正道也,此能通于涅槃故名道。

是为悟之因。其中前二者流转之因果也,故又曰世间因果。后二者还灭之因果也,又曰出世间因果。此四者皆云谛者,言其真理实为至极也。

佛起菩提树下至鹿野苑,为五比丘始说此法。是为佛转法轮之初。依之而修道证灭者,称为声闻人。

法华经譬喻品曰:‘昔于波罗奈,转四谛法轮。’

四十二章经曰:‘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

涅槃经十二曰:‘苦集灭道,是名四圣谛。’

涅槃经十五曰:‘我昔与汝等不见四真谛,是故久流转生死大苦海。若能见四谛,则得断生死。’

止持会集音义曰:‘苦谛者,苦以痛恼为义。一切有为心,行,常为无常患累之所逼恼,故名为苦。

大论云:无量众生有三种身苦:老病死。三种心苦:贪嗔痴。三种后世苦:地狱饿鬼畜生。总而言之有三苦八苦等,皆三界生死之患。谛审生死实是苦者,故名苦谛也。三苦,谓苦苦坏苦行苦,八苦可知。集谛者,集以招聚为义。若心与结业相应,未来定能招聚生死之苦,故名为集。审一切烦恼惑业于未来,实能招集三界生死苦果,故名集谛也。尽谛者,亦名灭谛。灭即寂灭,灭以灭无为义。结业既尽,则无生死之患累,故名为灭。以诸烦恼结使灭故,三界业亦灭。若三界业烦恼灭者,即是灭谛有余涅槃。因灭故果灭,舍此报身时,后世苦果,永不相续,名入无余涅槃。谛审涅槃实为寂灭,故名灭谛也。道谛者,道以能通为义。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能至涅槃,故名为道谛。审此二道相扶,实能通至涅槃不虚,故名道谛也。正道者,实观三十七品三解脱门缘理慧行名为正道。助道者,得解观中种种诸对治法及诸禅定,是名助道。’

何谓四谛十六行相

“谛”原义是事物的内在含义或者意义,在佛教中用来翻译梵语“Satya”,意思是真实无谬的道理。佛教不管支派如何分化,必根本依据四谛,否则将难免流变。四谛概括了两重因果关系:集是因,苦是果,是迷界的因果;道是因,灭是果,是悟界的因果。这是从表面现象到深层原因的逆推过程。反过来说,就是修道除恶、灭贪嗔痴,就可以避免痛苦,脱离轮回。

北传《集异门论》:

1.苦谛四相:非常、苦、空、非我;

2.集谛四相:因、集、缘、生;

3.灭谛四相:灭、静、妙、离;

4.道谛四相:道、如、行、出。

南传《小部·无碍解道》:

1.苦谛四相:有害、有为、烦热、变坏;

2.集谛四相:存续、因缘、合、障碍;

3.灭谛四相:出离、离、无为、不死;

4.道谛四相:出离、因、见、增上。

瑜伽三十四卷一页云

由四种行,了苦谛相。谓无常行,苦行,空行,无我行。由四种行,了集谛相。谓因行,集行,起行。缘行。由四种行,了灭谛相。谓灭行,静行,妙行,离行。由四种行,了道谛相。谓道行,如行,行行,出行。如是名为了相作意。如彼卷一页至十六页广释。

何谓四谛十六行相

上述就是何谓四谛十六行相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师兄有帮助!师兄若想对四谛十六行相有更多的了解,那么可以去看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这样师兄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查看更多
什么是四谛十六行相

在佛教修行时,师兄对四谛十六行相要有一定认识。它在佛教中有影响力,而且所表达的意思也很深,所以师兄在理解它的意思时要用心,这样才能知道其中的意思。只是什么是四谛十六行相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四谛十六行相

大毗婆沙论七十九卷九页云:有十六行相,缘四圣谛起。

谓缘苦谛,有四行相。一、苦,二、非常,三、空,四、非我。

缘集谛有四行相。一、因,二、集,三、生,四、缘。

缘灭谛有四行相。一、灭,二、静,三、妙,四、离。

缘道谛有四行相。一、道,二、如,三、行,四、出。

问:十六行相,名有十六;实体有几?有作是说:名有十六,实体有七。谓缘苦谛四种行相,名有四种实体亦四。缘余三谛各四行相,名虽有四;实体唯一。

问:何故缘苦有四行相,名有四种,实体亦四;缘余三谛,而不尔耶?答:缘苦行相,是四颠倒近对治故;如四颠倒,名体各四。缘余三谛所起行相,非四颠倒近对治故;名虽有四;实体唯一。

评曰:应作是说:十六行相,名与实体,俱有十六。如名、与体;名施设、体施设,名异相、体异相,名异性、体异性,名差别、体差别,名建立、体建立,名觉了、体觉了,应知亦尔。

二解 俱舍论二十六卷九页云:十六行相,实事有几?何谓行相?能行所行。颂曰:行相实十六。此体唯是慧。能行、有所缘。所行、诸有法。论曰:有余师说:十六行相,名虽十六;实事唯七。谓缘苦谛,名实俱四。缘余三谛,名四实一。如是说者,实亦十六。

谓苦圣谛有四相。一、非常,二、苦,三、空,四、非我。待缘故非常。逼迫性故苦。违我所见故空。违我见故非我。

集圣谛有四相。一、因,二、集,三、生,四、缘。如种理故因。等现理故集。相续理故生。成办理故缘。譬如泥团轮绳水等,众缘和合,成办瓶等。

灭圣谛有四相。一、灭,二、静,三、妙,四、离。诸蕴尽故灭。三火息故静。无众患故妙。脱众灾故离。

道圣谛有四相。一、道,二、如,三、行,四、出。通行义故道。契正理故如。正趣向故行。能永超故出。

什么是四谛十六行相

又非究竟故非常。如荷重担故苦。内离士夫故空。不自在故非我。

牵引义故因。出现义故集。滋产义故生。为依义故缘。

不续相续断故灭。离三有为相故静。胜义善故妙。极安隐故离。

治邪道故道。治不如故如。趣入涅盘宫故行。弃舍一切有故出。

如是由释既非一门;故随所乐,更为别释。

生灭故非常。违圣心故苦。于此无我故空。自非我故非我。

因集生缘,如经所释。谓五取蕴,以欲为根,以欲为集,以欲为类,以欲为生。唯此生声,应在后说。与论为异。此四体相,差别云何?由随位别,四欲有异。一、执现总我起总自体欲。二、执当总我起总后有欲。三、执当别我起别后有欲。四、执续生我起续生时欲。或执造业我起造业时欲。

第一、于苦是初因故,说名为因。如种子于果。

第二、于苦等招集故,说名为集。如芽等于果。

第三、于苦为别缘故,说名为缘。如田等于果。谓由田水粪等力故,令果味势熟德别生。

第四、于苦能近生故,说名为生。如华蕊于果。

什么是四谛十六行相

或如契经说:有二五二四爱行为四种欲。执现总我有五种异。一、执我现决定有。二、执我现如是有。三、执我现变异有。四、执我现有。五、执我现无。执当总我,亦有五异。

一、执我当决定有。二、执我当如是有。三、执我当变异有。四、执我当有。五、执我当无。执当别我有四种异。

一、执我当别有。二、执我当决定别有。三、执我当如是别有。四、执我当变异别有。执续生我等亦有四种异。一、执我亦当有。二、执我亦当决定有。三、执我亦当如是有。四、执我亦当变异有。流转断故灭。众苦息故静。

如说:苾刍!诸行皆苦。唯有涅盘,最为寂静。更无上故妙。不退转故离。如正道故道。如实转故如。定能趣故行。如说此道能至清净。余见必无至清净理。永离有故出。又为治常乐我所我见故,修非常苦空非我行相,为治无因,一因,变因,知先因见故;修因集生缘行相。为治解脱是无见故;修灭行相。为治解脱是苦见故;修静行相。为治静虑及等至乐是妙见故;修妙行相。为治解脱是数退堕非永见故;修离行相。为治无道邪道余道退道见故;修道如行出行相。如是行相,以慧为体。

...查看更多
结语

十六行相据俱舍论卷二十六所载,苦圣谛有四相(苦谛四相): (一)非常(梵anitya ),待缘而成故。(二)苦(梵duh!kha ),逼迫性故。(三)空(梵s/u^nya),违我所见故。(四)非我(梵ana^tman ),违我见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