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遍知

"

正遍知也叫无上正等正觉,音译为三藐三佛陀,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指佛陀所证得的智慧正确真实而又圆满,周遍含容,无所不包。

正遍知——智慧圆满 周遍含容 能知一切

正遍知——智慧圆满 周遍含容 能知一切

正遍知的解释

学佛不仅要领悟佛法,也要对佛陀十号中的正遍知有了解。很多师兄在学佛时都希望自己能成就诸佛的正遍知海,但想要有正遍知海的前提是,要对正遍知有一个详细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成就。为了对正遍知有个了解,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正遍知的解释吧!

正遍知的解释

正遍知,梵语,三藐三佛陀,翻译过来是正遍知,也称为正遍觉(新译为正等觉、正等正觉)。

觉,就是醒来!在一切事物上不执着,不挂碍,所以叫醒来!

所谓“正”,它区别于凡夫外道二乘的不正知。

凡夫执着这个东西什么?肯定是“有”!凡夫认为这个就是实在的!比如,这是一个醒木(镇尺),它用来做什么?用来提醒、惊醒大家注意来听法,这是凡夫认为的观念;外道呢?他也认为它是实在的,是不可改变的,其实不是;二乘人认为它是假的,是空的,没有醒木这个实在东西……所以,我们要改变这些观念。

面对这种不正确的观念,对照佛法的究竟了义而言,就是不正!如果从正的角度来讲,他是不正!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一般每个人都是自以为是的!比如,我们站在这个角度看那个东西:执着站这个角度看到的结论,就像盲人摸象似的,总是认为自己的认识是可靠的!这种可靠就是局限的,所以是不正确的!常常我们自己都陷入这个局限里边,走不出来!所以需要去改变,但这个改变又是极其困难的!

正遍知区别于凡夫、外道、二乘的不正知!

所谓“遍”,就是竖穷三际(现在、过去、未来),横遍十方(东、西、南、北、上、下、四维),不同于凡夫外道二乘的狭隘。

我们看问题仅仅就在表面上看,就看眼前的问题,如鼠目寸光、自以为是……不是换位思考,不是跳出自我,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问题,所以我们是狭隘的!

因为明白了正遍知,所以要对照调整,改造自我!

正是深。

就是佛陀看得比较深,比较透!相对于我们看得比较肤浅!我们看什么呢?比如说:看男看女,看好看坏,看高看低,看贵看贱……看的都是表面的,并没有看透真相!如果我们看透了,那么二元的分别相,没有一个实在的二元分别相,只是我们习惯了这样的思维模式,并且顽固地维护这样的观念!

所以我们的执着,不是不能改变,只是太难太难!因为我们停留在表相上,所以就不正;因为我们看得不透不深,所以我们要去把它看透看深刻!

正遍知的解释

遍知是广。

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是广大的意思。

所以佛陀能够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因为佛陀的心量之大,已经打破了那种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概念!爱因斯坦也曾经说:“时间和空间是我们的错觉”!为什么呢?因为它是相对合理的存在!只是相对而言的合理!比如说:长对短而言,短对长而言,此有故彼有!相对是合理的,但那是我们的错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就是这样的!所以打破这个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就叫正遍知。

可是我们今天是正遍知吗?不是正遍知!一些人自称有神通者,说他能过阴下地狱,有一位老师就找过我帮忙……我说:我们不是学这个的!即使地藏王菩萨说过: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之类,但那是愿力不是业力!也不是神通!除了佛菩萨的愿力,一切都是业力!

我们必须弄清楚!否则,只图好奇、热闹,必将后患无穷!但是很多人因为不懂,往往跟一些人学习附佛外道的东西,尤其是末法时代,越是热闹的地方,风险越大!随波逐流学习业障?

佛在《楞严经》中说: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对照检查,这不是很可怕吗?为什么?因为邪师的世界充满了诱惑和假货!佛法则是解脱,并不热闹!在方便的借口下,不能什么都卖!希望大家:提高警惕,保持清醒!

正遍知的解释

上述就是正遍知的解释,师兄可以多去看看,这样对正遍知的认识会更进一步。在了解正遍知时师兄可以多方面进行,这样对它的了解也会更全面。

...查看更多
如何想象才能成就诸佛的正遍知海

每个佛弟子在修行时,除了希望自己能领悟佛法中的智慧外,也希望自身能成就诸佛的正遍知海。只是想要成就正遍知海是有难度的,所以有些 佛弟子想知道如何想象才能成就诸佛的正遍知海?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相关回答吧!

如何想象才能成就诸佛的正遍知海

作为一个佛弟子,大家心中同一个目标,当然是要成就佛陀的一切功德庄严海。那应该怎么办呢?佛陀告诉我们一个下手方法,就是:透过心中的想象,去创造佛的功德!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佛陀还没有出世之前,我们凡夫用心中的想象,那叫颠倒妄想。《唯识学》上说,一个人会起烦恼、去造罪业,一定要有想象力。

比方说:如果我们走路不小心踩到蚂蚁,这个没有透过想象所造的罪,是无记业,没有犯杀罪的,虽然你跟牠有误杀的因果,但是你没有杀牠之心,这个是不能结罪的。

所以结罪一定要经过想蕴的想象──一种错误的想象,推动你的身口去造业,才能构成罪业。

由于我们以前习惯性用自己的想象,去贪求五欲,累积了很多罪业,大智慧的佛陀出世之后,知道众生有这个问题,所以在《法华经》上说: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意思是说:众生执着有一个相状,一定要有一个相状让他去攀缘,否则他没有一个下手处,因为他一定要有个住的方法。

所以佛陀说:没关系!众生喜欢想象,佛陀就用众生习惯的思考模式,安立了很多的相状,但是这种相状是趣向于解脱的。佛法所说的大乘不二法──以前起惑造业的是谁?是我们的想象;现在创造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的是谁?还是我们的想象。不过这个想象是透过佛陀圣言量的指导,如理如法的想象。

如何想象才能成就诸佛的正遍知海

那么,应该怎么想象,才能够成就诸佛的正遍知海呢?我们看前面的经文,佛陀引导我们的想象方法,是由粗到细有一定的次第。比方说依报庄严就有三个次第,首先讲到三种基础的想象。哪三个基础呢?

第一个、落日观:从落日观去做一种光明的想象,当然这个光明是温和、柔软、不刺眼的想象。

第二个、水观:看到澄清的水,它是这么的清澈、调柔,启发我们清净、调柔没有任何杂质的想象。

第三个、瑠璃地:它的瑠璃地充满了七宝黄金,瑠璃地的下面有很多珠宝放光,瑠璃地的上面,从光明当中,现出莲华台,还有种种的楼阁,显现种种的庄严想象。

我们从以上三种基础的想像,得到极乐世界一种光明想、清净想跟庄严想,这是要进入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的三种基础。那么透过这三个基础,佛陀就带入了主题。极乐世界依报有三个主题:

第一个宝树:我们都知道树跟我们的自然环境有关系,因为它能够调节温度、净化空气,对我们人类有很大的帮助。

你看佛陀的八相成道,其中有四个跟树有关系,是在树下成就的:第一个出生,佛陀在树下出生;第二个降魔,佛陀在树下打坐,调伏所有的魔王;第三个成道,佛陀成道不是在房间,是在树下成道;最后,佛陀入涅槃,也在树下入涅槃。

佛陀的八相成道之中,就有四个是在树下完成的,所以佛陀必须把极乐世界宝树的情况,跟我们说明一下,因为树在依报环境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第二个楼阁:就是我们居住的环境有地上楼阁、树上楼阁和空中楼阁,各种楼阁有各种庄严。楼阁是第二个主题。

第三个跟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莲华。我们到极乐世界,第一个受生的环境就是莲华化生,当然那里的莲华不是在污泥中,是在八功德水中,而且这八功德水是流动的,它是从如意宝珠流出种种的八功德水,这些莲华就漂浮在流动的水中,当这个水在流动时,边流动还边说法,这是莲华的庄严。

如何想象才能成就诸佛的正遍知海

佛陀讲完依报的三个主题之后,开始强调三种功德,就是极乐世界除了相状庄严之外,有什么内在功德呢?当我们去受用极乐世界的宝树、楼阁、莲华,会产生什么效果呢?本经佛陀讲到有三种功德:

第一个,身心安乐:极乐世界的人民没有痛苦的感受──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不管你是带业往生、还是圣人去的,你在极乐世界受用种种的依报环境,不可能出现痛苦,因为它不是业感的环境,它已经超越我们的业力了,它是法界缘起,所以在生命当中没有任何痛苦的感受,这叫身心安乐。

第二个,极乐世界的环境是随意变现。它不是固定的,它会随你的心情变现,你现在的心情想要一个复杂的环境、想要一个多元化的环境,极乐世界的庄严、光明就变得多元化;你现在的心情喜欢简单的,它就变成简单化。所以极乐世界的环境不是固定的,能随意变现。

第三个,最为重要,极乐世界的庄严能够施作佛事──它能够演说妙法、增长我们的善根。

所以,极乐世界的庄严当中,含三大功德:第一个它能够身心安乐,这个是共诸天的,天人也是没什么痛苦,身心安乐;世间的安乐是共于诸天的,但是不共于诸天的是后面两个:随意变现、施作佛事。因为天界的快乐,会让我们产生更大的放逸颠倒。

...查看更多
何谓正遍知

在学习佛学时,师兄除了要领悟佛学中的佛法外,也要对佛陀十号有个了解。而在佛陀十号中,正遍知就是其中之一。只是正遍知虽是佛陀十号之一,但有的师兄对正遍知并不了解,所以想知道何谓正遍知?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回答吧!

何谓正遍知

正遍知,佛陀十号之一,梵语samyak-sambudha,音译作三藐三佛陀,又称三耶三佛檀、正遍智、正遍知、正遍觉、正真道、正等正觉、正觉等、正等觉。指佛陀所证得的智慧正真而又圆满,周遍含容,无所不包。知法界名正遍知,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正遍知,谓具一切智,于一切法无不了知,故号正遍知。

凡夫俗子的世智辩聪固然微不足道,即使是声闻、缘觉与菩萨,虽然已入圣位,他们的智慧和佛陀比起来,还是有所不足。《法华文句》卷五和《大明三藏法数》卷十八,对于四种圣者的智慧作了以下的比较:

何谓正遍知

1.声闻的智慧有如萤火:声闻虽观四谛,悟得空理,但是还不究竟,仅能自度,不能度人。有如萤火虫的光芒微弱,仅能自照而不能照物。

2.缘觉的智慧有如星光:缘觉虽观十二因缘,悟真空之理,但是对于中道妙谛仍然不能明了。好比天边的星辰虽然发出光芒,但是不能照到远处。

3.菩萨的智慧有如月光:菩萨虽然具有智慧,但是惑业未断,所拥有的智慧有多少之别,好比月亮有盈有亏,光芒也就强弱不等。

4.佛陀的智慧有如日光:唯有佛陀的智慧能觉了诸法实相不增不减,悉知十方诸世界的名号及众生的名号、先世因缘、来世生处,以及一切心相、结使、善根等宇宙诸法,所以称为“正遍知”。

何谓正遍知

以上就是何谓正遍知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师兄有帮助!关于正遍知的内容师兄也可以多去看看,这样师兄对正遍知会有更多了解,而且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知识。

...查看更多
感知能量是正遍知的基础

正遍知是佛陀十号之一,这三个字是蕴含着深厚含义的,师兄在了解正遍知时要用心进行,这样对正遍知会有更多了解。此外,师兄也要知道感知能量是正遍知的基础,这样对正遍知的了解会更加深厚。为了对这方面有更多认识,我们来看看下面的相关内容吧!

感知能量是正遍知的基础

密宗有好多修行的方法都是从三脉七轮开始修的。只要轮脉开启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能量就是感受的基础。能量越强感受就越强,念头就越弱。通过修行,找到聚集能量的方法,使我们感受更加到位。我们的烦恼、念头自然就少了。

现在多数人是找不到修行的方法,把识、念头当真了。有很多朋友学的和看的书都很多,看的时候都明白,可是还在不断地去寻找。今天学学这个法门,明天学学那个法门,法门也学得很多,可是就是找不到心安处,因为缺少的就是感知能量。

真正的实修就是定力和能量。定力就是根性,根性产生感受。有的人守丹田,有的人观呼吸,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是找这种感受。

当感受建立以后,所有的状态都回到这个感觉上,就可以发展成感知能量。这个感知能量就是佛的遍知。

最初的感受是靠识支配的,是让你找到一种感觉,等感觉强了,识就慢慢弱了,到最后识就和根性和合转成能量了。

感知能量是正遍知的基础

当能量提高到遍知状态的时候,所有的烦恼痛苦,还有我们的识全部都回归心体,你所面对的就是当下这个世界,朗朗乾坤,这个时候也叫“一真法界”,一真一切真。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没有迷幻的。所以能量建立尤为重要的,感受是建立能量的重要基础。

佛法有一句话叫安心,安心就是感受的基础,安心就是我们的身根。当我们把念头回到平安处的时候,念头和妄想在根性的作用下都转成平安的感知能量。等能量聚集最强的时候,我们的自性光芒就会显现。识退去了,过去的业力也就停止了。我们的业力就来源于我们的识。

要提高我们的感知能量,因为感知能量就是以后的法身功能。佛的第一个名字就叫正遍知,正遍知就是佛的感知,就是能量。

感知能量是正遍知的基础

上述就是感知能量是正遍知的基础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了解正遍知时可以多方面进行,这样对正遍知的认识也会更全面。

...查看更多
结语

正遍知:佛陀十号之一,梵语samyak-sambudha,音译作三藐三佛陀,又称三耶三佛檀、正遍智、正遍知、正遍觉、正真道、正等觉、正等正觉、正觉等、正等觉。指佛陀所证得的智慧正真而又圆满,周遍含容,无所不包。知法界名正遍知,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正遍知,谓具一切智,于一切法无不了知,故号正遍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