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在线网
准提咒在线网
罗汉菜 隽永故事 禅是一枝花 小和尚的白粥馆 少林故事
主页/ 禅理故事/ 文章正文

何为“清明”?儒释道有不同的解释,但都绕不开两个字

导读:何为“清明”?儒释道有不同的解释,但都绕不开两个字转眼又是一年清明时节,在这个时节,上坟祭祖是我们的传统习俗。这也反映了中国人敬天法祖的祖宗信仰。记得曾仕强老先生说过这样的话:中国人信仰很多,儒释...
何为“清明”?儒释道有不同的解释,但都绕不开两个字

转眼又是一年清明时节,在这个时节,上坟祭祖是我们的传统习俗。这也反映了中国人敬天法祖的祖宗信仰。记得曾仕强老先生说过这样的话:中国人信仰很多,儒释道、安拉、耶稣,都各信各的教,但是中国人,所有的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炎黄子孙都有一个信仰,这个信仰就是祖宗信仰。

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象中国人这样的信仰祖宗,崇拜祖宗,一个人哪怕生时候犯了不少的错误,只要他死了,所有的过错也会一笔勾销,因为中国人有句古话“死者为大”。中国人崇拜祖宗,因为在国人的概念里,祖宗是根,是本,如果忘记了祖宗,那就是忘本,而忘本是最被国人所鄙夷的。所以,我们总会记得祖宗说过的话,象论语、道德经这样的圣人留下的话,更是代代相传,成为被世世代代推崇的至圣名言。

在敬天法祖的祖宗信仰上,道家和儒家是没有太大区别的。二者都是以尊天道、法先祖为自身的行为标准,以圣人、贤人的训诫为立身、立命的法则。但是,不同的是,道家更看重这些准则背后所言明的意义,更加注重个人的应用,更加人性化,更加尊重人性、自然的规律。概因为此,相比于儒家思想,道家就更缺少了点一言以概之的普及性。

一、道家之“清明”

就拿道家的祭祀来说,一方面体现的是对过往生灵的追思之情,另一方面更为强调的是生者应该在追思的过程中如何感悟生活的道理。

尤为强调生者从中能够明白生活的道理。就拿道教现在超度亡灵时所使用的《铁罐施食》的炼度本子,有人认为事实上那就是给生者读的一本度世经。

度亡坛上有一段《黄籙斋》,其中讲述了一段故事,当年姓张名丽华的妇人,居住青城山下不远处,青城山下玉泉流涌,清澈非凡,张丽华在泉中沐浴后,竟裸身从青城脚下丈人观的五岳丈人神像前经过,死后因此被打入地狱受罚,于是一日托梦给道士李若冲,李若冲于是便在青城山下的丈人观为其建黄籙斋筵,行科荐度,其魂则即得超升。后面一段则是教化世人,莫以贪慎痴之诸妄而障迷自性,说的即是修行人应该广发慈悲心,以清静明白之心普度三界十方一切有情有性。

道家修行讲求“一念便纯真”,想要生成一念,就要身心清明。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能够使诵经功德具备了不可思议的妙用。心中无杂念、身上无尘染,此乃修行之清明,也是我们在这个春光大好的日子中去祭祀祖先时所应该悟出的人生道理。

二、儒家之“清明”

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在其《荀子·解蔽》中解释“清明”一词曰:“虚壹而净,谓之大清明。”尽管荀子是儒家的大儒,但是在这里提到的清明却沿用了道家的思想。道家修真讲究“一”字,一,乃万物之根源,复归于婴孩便是要求人们能够回归到这个纯净清明的“一”。用一心、做一事,澄心去欲即是登真之前提。

《孝经纬》是两汉之际出现的一部文献著作,它主要是对《孝经》的解说,以及对“孝”的阐释。在《孝经纬》中也有关于“清明”的描述:“万物至此,皆洁齐清明。”这种说法和《历书》中对“清明”节日的解释很相似,其提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三、佛家之清明

“清明之风雍雍肃肃,千枝一本万脉同根,吹绿荒芜吹散乌云,回归纯白是谓清明”。佛家倡导在清明节这天启动纯白之自性。《华严经》认为,如果清明节这天发心,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够远离苦、远离贪嗔之心时,你就成就了一个大我,心灵回归纯白。

华严精神谈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一体不二的,是同体大悲的。对于佛家来说,如果能够在清明节发下一个大愿,一个为所有人的大愿,你就出动了一个因缘的按钮,这个按钮就是纯白之自性,是唤起向众生大愿的力量。因果不虚,所有人的因缘都会给你一个回馈。

小结:

对于清明节来说,无论是儒释道,其实都绕不开两个字“祖宗”。敬天法祖,是清明节的核心要旨。但是,对于道家来说,清明时节“万物皆显”、“气清景明”,道家以“道法自然”为修行根本,更强调顺应四时调节身心。总之,清明节不可不哀,又不可多伤,如何在追忆先人的同时保持淡然的心境,这才真正考验修行者的地方。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