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在线网
准提咒在线网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正法眼藏-白云禅师 佛祖十大弟子 释迦牟尼佛传 证严法师说故事
主页/ 佛本生故事/ 文章正文

佛教:心中有所求时,烧香拜佛究竟有没有用?

导读:佛教:心中有所求时,烧香拜佛究竟有没有用?转载自作者:莲荷居士世人做事大多贪图方便,付出越少越好,可是常言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下哪...
佛教:心中有所求时,烧香拜佛究竟有没有用?

转载自作者:莲荷居士

世人做事大多贪图方便,付出越少越好,可是常言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可领。于是,我们想起了释迦牟尼佛,既然佛神通广大,而且佛又慈悲心肠,那么我有求于他,佛一定会保佑自己心想事成,遇难成祥。

所以,眼下烧香拜佛成为一种流行,倘若诸位佛友去寺院参访,会见到形形色色的人群,所求也是无奇不有。

假如佛在灵山看到娑婆众生,把他传下来的佛法学成这般模样,想必也会叹声“罪过,罪过”。

实际上,佛教经典中常有批评只知跪拜磕头,而不知为何拜佛的说教。那样拜佛,恰如鸡喯碎米,只有其表而无其里,或许在拜佛的跪与立之间,气血能够舒畅,但是智慧却难以开启,更不用说功德利益了。

譬如经文中记载,有次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结夏安居,期满下山时,有众生争先恐后地前来参拜我佛如来。有位名叫华色的比丘尼,冲在最前面,她比所有人跑得都快,成为最先礼拜佛陀的人。谁料,佛说:“人群之中,须菩提才是第一个礼拜我的人,因为他于远处遥望,体悟万法皆空,这才是佛法的精髓,这才是对佛真正的供养。”

也就是说,佛不是神仙,也不是救世主,他与我们一样思考宇宙和人生,并且发现了其中的奥秘,然后对世人讲:“我是这样做的,像我这样,你也可以跳出烦恼。”唯一能够把自己从苦海中解脱出来的,是我们自己,是自己与生俱来的智慧本心。拜佛是心与佛相应,以诸佛作为觉悟者的智慧,来启迪自己在面临种种境况时做出抉择。

举例来说,眼下正是考试季,假如在佛前发愿,希望考个好成绩,成为栋梁之材,不辜负双亲的养育之恩。这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的大愿,必然与诸佛相应,能得到诸佛加被。但是拜佛之后,并不意味着自己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一切由诸佛代劳。更有甚者,假如拜佛的目的是祈求诸佛保佑自己考试作弊不被抓到,那即使诸佛再慈悲,想必也会闭眼。假如心中有所求,此时拜佛切忌剑走偏锋,做投机取巧之想。

世人拜佛除了前文所提及的求人天福报,为功名利禄、钱财地位、色身安泰等,还有修菩萨行者,也会拜佛。学佛修行人的拜佛,则有三层含义:一者,忏悔罪过;二者,修持禅定;三者,礼敬诸佛。

修行人拜佛,有身、语、意礼拜,最为根本的是意礼拜,即以恭敬心顶礼诸佛。恭敬,是为了对治贡高我慢,世人有慢心,就容易看到别人的错误,但是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弯腰低头尚且困难,何况要他五体投地呢?实际上学佛之后才懂得,四大之一的地大承载万物,被人踩在脚下,接受众生随手丢弃的垃圾,是否应该虔诚地感恩大地呢?

再者人越有成就,往往越谦虚,就像田间的稻穗,越是饱满,越是低垂。拜佛就是观想诸佛的福德智慧,并生起欢喜心,发现自己福慧的缺失,乃至在过去犯下过错,因而在此刻生起忏悔心、惭愧心。净宗印祖常自称惭愧,所体现的正是这个道理。

大修行人,起居坐卧无不在定中,拜佛时也不例外。寺院中罗汉堂内的八百罗汉,尽管神态各异,却都在定中。

总的来说,拜佛,即以礼拜的形式,表达我们对佛的崇敬,同时也折服了我们心中的骄慢等习气,跟随佛陀的言传身教,以定开慧,乃至究竟成佛。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