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在线网
准提咒在线网
放生杀生现报录 破戒果报故事 因果故事 五福的意义 种善因得善果
主页/ 其他因果故事/ 文章正文

你所不知道的《心经》

导读:你所不知道的《心经》欢迎来到李老师心理说说!要讲《心经》,不是一件易事。《心经》是一部最短的经典,仅仅只有260字,却是佛法的众法之门。...
你所不知道的《心经》

欢迎来到李老师心理说说!

要讲《心经》,不是一件易事。《心经》是一部最短的经典,仅仅只有260字,却是佛法的众法之门。一般人不了解,或者知之不多,还有误解的。

我最近受邀做一个《心经》的解读讲座,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我准备从哲学,或者心理学角度多讲讲,也许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鼓励我“讲经说法,功德无量”,希望大家有所收获,真正读懂《心经》,大家一起并能信、解、行、证,能了生死,得大自在,有更多的福报!

01

谁能了生死

人是肉体,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但结局都是死,谁也不能万寿无疆。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人生就是苦海,婴儿呱呱坠地,就是从痛苦开始的。苦海无边,谁能渡河?

人类的苦,基督教《圣经》也都在叙说这方面的苦,人类不断地重复着错误,古代有离婚之苦,现在人们也不能幸免,不断的受苦受难。

《佛譬喻经》上就有一个故事:一个旅人在黄昏时候,走在无边的荒原,非常孤独和寂寞,路边堆积着累累的白骨。忽然跳出一只老虎,旅人被追到悬崖边,下面是万丈深渊,三条毒蛇吞噬,正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生死关头,紧紧抓住了悬崖边的一颗松树的末梢。正在得意时,看见一只白老鼠和一只灰老鼠在交替咬树枝,树枝断是迟早的事情,非常恐惧。这时候一滴蜂蜜滴到嘴边,旅人非常陶醉,忘了自己的处境。

我父亲患病临走前的那段时间,非常痛苦、恐惧,也非常留恋,我就想到心理上的临终关怀。为了让父亲不恐惧,能平静地面对死亡,我试着讲生死哲学。其实讲《心经》就很好,但是父亲也不是佛弟子,一生读书少,可能领悟不好。我就用老子的智慧讲给他听,说树叶不可能不落,这是树叶的死亡,植物这样,动物也这样,河流山川,宇宙万物都这样,生生死死,就是这样的演变,不断变化,又有传承。

学习《心经》,就是让人了生死。

《心经》里的“五蕴皆空”,一个字“空”,道明了宇宙和世界的根源。所有的“色、受、想、行、识”,都是空的!

宇宙万物,星云,星球,太阳,月球,地球,河流山川,植物动物,都是“色”,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真不好理解,包括我们的肉身都是空的,看着实实在在的,都是“相”,都是空的。

一是无常。变化是永恒的,你看到的一切,都是变化着,没有永恒的,或者不变的,都会死的,没有我们能抓得住,留得住的。所以死是真理,一切都是空的,不存在的。

二是精微。有一种“全息理论”,部分承载着整体的信息。或者,我们从精微角度理解我们身边的“庞然大物”,花红柳绿,形形色色。我们看到的五颜六色,如果精细划分,分子,原子,最后就是夸克,没有颜色,空的。好像不存在一样,但是不是真空,夸克也有质量,尽管很小很小。

理解了“色”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就好理解了。

“受想行识”,就是一个人的心理过程。人从外界获得一些“相”,然后“受”了,心动了,“想”了,思考了,有想法了,有“行”了,有经验了,感悟了,就有了认识,就是“识”,这是内心各种念头的“产生”过程。

那么,“受想行识”为什么也是“空”的?

因为形形色色的物是空的,在一切虚空上产生的也都是“相”生“相”,“空”生“空”。这些都是我们的想入非非,或者就是我们的“颠倒梦想”,或者就是我们的“挂碍”,也就是我们说的“法”。

学《心经》,抓住第一个字,“空”!

修到“空”了,才能“度一切苦厄”!

修到“空”了,才能了生死!

关于“空”,老子的《道德经》讲的“道”,也就是“空”,讲的“无为”,讲的“顺其自然”,都是探寻宇宙根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是高深,又很玄妙。

所以,了生死就是看到宇宙的根源,就是“空”。生生死死,都是一个瞬间,万物都在生生死死,这就是“空”。

02

谁能得大自在

眼耳鼻舌身意,称为六根。当见色的时候,便作业,见黄金起盗心,见美女起淫心,见名贪名,见食贪食,于是因眼根而积业。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尘是染污,能遮盖本来清净的佛性,眼观色尘起贪念,色尘盖覆佛性。同样的,耳闻声尘,鼻嗅香尘,舌尝味尘,身著触尘,意缘法尘,都能盖覆佛性。

修行人一定要离六尘,出家便是离六尘,所谓出家,是出六尘之家。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共称为六识,加上六尘六根,称为十八界,十八界就是众生,六根在内,六尘在外,中间是六识。六尘无知,六根有觉,六识起分别。

众生不肯出离生死,皆因留恋自己有六根、六识、六尘,在十八界内打圈,不肯把十八界放下,十八界盖覆佛性,是故处处受生,六道轮回,无有了期。

所以,得大自在就是放下。

贪、嗔、痴、我慢,把我们紧紧缠绕,令我们窒息。滚滚红尘,我们感到那么真实,我们在享受美色,享受美声,享受香味和美味,我们的身体还在享受高级服务,“春风十里扬州路”,我们的思想里天花乱坠,美梦成真。这些都是空的,“十年一觉扬州梦”,一切都是幻影泡沫,缥缈无常。

万物是“空”的,一切缘自性空!

我们都是一路负重走向死的!

我们都不自在!

所以,我们要得大自在,就得放下,就得里外通透,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我们的内心。

学《心经》,抓住第二个字,“照”!

照见五蕴皆空!

色空,身空了。

受想行识空了,心也空了。身心皆空,得大自在。

心理学上的抑郁,焦虑,恐惧也都不会和你有缘了。孔子的学生问君子之道,子曰:不忧不惧。想想做到真不容易,做到也是真人。

03

谁都想有更多的福报

我们学习了那么多的心理学知识,记了那么多的外国心理学家名字和心理学名词,似乎很专业,也自鸣得意,并且起名字叫科学心理学,这才是百年的事情。而佛教的这些智慧都是2500年了,是人类的大智慧,是哲学的思想。而心理学也只是能亲民一点罢了,更能被现在的大众接受。

其实《心经》在我国古代是很流传广泛的,人人知晓。现在的日本,还有韩国,《心经》是无人不晓的,很普及。

学习《心经》,抓住第三个字,“咒”!

这是经典,是至高智慧,终极智慧!

是神圣的,是“咒”,要实践,知行合一,终生修行,“真实不虚,度一切苦厄。”,这是佛陀的忠告,你看着办吧,佛度有缘人。

谁的福报最多?

老子的智慧是“能婴儿乎”,“未孩”,我们像婴儿一样天真无邪,通透,无挂碍,无恐惧。民间有这样的传说,把婴儿抛到野外,狼见了是不吃的,还会喂养婴儿。人不能解释,也也许是婴儿的福报,其实是婴儿的自然状态,狼能识别同类性质,婴儿的自然无拘无束。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语,就是“自我”。小孩很小的时候,不会说“我”,只是说“宝宝”,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也不会知道是自己。慢慢的有了“自我”,自此一辈子放不下“自我”,哪来的福报?

现代生活,也是滚滚红尘,纷纷扰扰,谁能像老子说的“致虚极,守静笃”?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说的真好!

空!

照!

咒!

让我们身心柔软,轻盈,有一份人生的飘逸。孔子的理想,就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孔子的诗和远方!

安放我们的灵魂,就在《心经》!

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所以,管住自己的心,内观自己的心,让自己顺应宇宙规律,这就是福报!

附《心经》全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再次感谢光临李老师心理说说!

坚持原创、文艺、理性!